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创立者是谁?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什么时候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2009年12月8日,在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苏伟指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近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加节制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此负有责任。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高中新课程人教版历史必修2》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声宣言》(1992年)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苏伟司长认为发达国家对气候问题“负有责任”的原     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可持续发展观念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它和知识经济有何关系?你如何评价这一观念?
2010-09-28更新 | 8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