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187212月《中西闻见录》第5号目录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该刊拟定一条办刊宗旨,并结合时代背景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宗旨鲜明,有理有据,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孔夫子,对于他的国家的上古时代所作的见证。因为孔夫子决不愿意说谎,他根本不做先知,他从来不说他有什么灵感,他也决不宣扬一种新宗教,他更不借助于什么威望,他根本不奉承他那时代的当朝皇帝,甚至都不谈论他。再说一遍,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忽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诞生于西方社会中的理论,对于历经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哲学,在20世纪初传进中国以后,能够席卷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除了理论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以外,还因为它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相通性、相融性,这也是其作为外来的哲学而能迅速的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魏丕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和中国国情及儒家思想交融的历程》

材料三     钱穆先生说过“今天的世界,交通方便,全世界如一国。我认为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两千多年来,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不断被深化和提升,儒家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结世界人民命运的文化纽带,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他是如何借助儒家思想支撑这些观点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文化如何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

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
4 . 近代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菁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思想波澜,是因为它适应着当时众多的苦苦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答案。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关于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兑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香港罢工纪略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餍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间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文华大学学生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语字芫湖劳动状况

资料来源:《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政府“自强运动”的起讫时间,并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和“再向前跨出一步”的思想涵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历史阐释。(6分,要求:主题适切,围绕主题,史论结合,叙述准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自古以来就备受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睐。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开古代丝绸之路,医药的互换与医术的切磋涵盖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之中。隋唐时期,中医相继传入了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中医也成为日本和朝鲜遣唐使学习的重要内容。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明代时期郑和下西洋,带去了中医药,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明清时期,西方学者将许多中医典籍翻译成了英语、法语等语言,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摘编自王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1840年以后,兼容了儒释道等各家之精华的中医学不可避免地被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捆绑在了一起,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西洋医学的输入直接影响到了中医学的生存。也正是从那时起,有人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的发展之路,力图用西说证明中西原理相通,更有民族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医、主张全盘西化。中医药遭遇了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医并没有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日益为国人所重视。

——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方式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医学遭遇生存危机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儒家的思想教化中,儒家不主张将主体与客体绝对割裂开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对教化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生动阐释。北宋学者张载之所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因为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受教化者并不仅仅将自己放在被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念兹在兹、穷尽毕生追求的,是与上古先贤一致的价值观。在教化过程中,既有"天人感应"、《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人标准教材问世,也有《三字经》《千字文》等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流传至今。儒家还将丧葬、祭祀、入学、嫁娶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制度化、礼仪化。

——摘编自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最宝贵的本性。如若能始终如一地遵照大自然的指引,那么前进的方向就不会错误。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才应该是儿童形象。善良的人性是逐步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人们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人生秩序当中,童年存在其特有的地位,所以成人便是成人,孩子便是孩子,不能混为一谈。要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一旦人们自愿地通过约定制定了法律,公民则会对共同约定的法律非常认可,全体公民将以自身的力量维护法律,人们将会更加友爱,并对自身的幸福、利益、安全充满热情。然后有法律意识培养出来的公民构建全社会的制度。

——摘编自李润琳《卢梭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教化思想、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异同。
2021-02-20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楫(1515-1552)明代经济思想家,字思豫,号小山,南直隶松江府(今海)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是对奢俭问题的看法。与传统思想不同,陆楫指出,“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个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

陆楫的思想与十八世纪英国的孟迪维尔(1670-1733)如出一辙。孟迪维尔在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中,描述了一群蜜蜂的兴衰史。起先蜜蜂们追求繁华虚荣,无不奢侈挥霍,这样,社会兴荣发达,个个就业。后来蜜蜂们改变奢侈习惯过起俭朴的生活,结果导致商业萧条,民生凋敝……他这种以增加消费而不是以增加积累来促进经济繁荣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凯恩斯等人都各取所需,从中撷取过思想材料。陆楫的思想要比孟迪维尔同类观点早一百多年,但与孟相比,对后世则影响甚微。

--摘编自吴申元《明代经济思想家--陆楫》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陆楫与孟迪维尔的共同思想主张,并说明他们思想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围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印度等受援国(地区)与中国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并说明各自效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粮食增产道路的历史启示。
10 . 人文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的意大利比较分散,一些城邦商业发达得比较早,比如说像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等,商业欣欣向荣,每个城邦都有它自己独自管理的方式,思想比较自由……所以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东西应该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当然可以在希腊文化中找到根子。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观察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现代西方、现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这些地区,恰恰都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两幅地图,一幅图标示出1617世纪,工商业最兴旺发达,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最快的这些区域;然后再绘一幅地图,标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了比较高的比例的地方,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

——彭刚《西方思想史导论》

材料三   17世纪是一个“科学思维”时代,到18世纪有了“产业革命”。那个时代人的自我感觉最好,在科学上,牛顿定律探索宇宙运行规律,人以为能够掌握宇宙;在社会上,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满了信心;在观念上,法国大革命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逐渐被世人推崇。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1)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试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其演变过程进行解析。
2021-0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