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96年,严复翻译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译名为《天演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此书作序,《序》中说:“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即“天地万物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即“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即“物质发展的动力”)取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①。抑严之子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黎氏以人持天②,以人治之曰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
注:
①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
②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
材料三
下图为2005年国际物理年标识,该标识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还象征着爱因斯坦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在19世纪末,科学实验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三百年前”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认识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义何在?
(3)依据材料三说明,物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有了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14-01-16更新 | 10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材料四: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2013-12-24更新 | 9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两点), 并分析“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分析地中海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根源。
(3)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李贽的思想与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理解。
2013-12-31更新 | 8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