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2·广东广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第一段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歌曲版的《共产党宣言》,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摘编自颜广明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传入我国。最初是“诗”的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歌”。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首次合唱《国际歌》,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结合材料一中《国际歌》的歌词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在中国翻译并传唱的历史背景。
2021-12-29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测)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17次组卷 | 45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和汉,对经学的态度,在表面上好像很不一样,本质上却没有什么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汉推崇儒家,尊重经学,以利禄的手段争取思想文化的最高统治权……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为外施仁义。”……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作者为什么认为秦、汉对经学的态度“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重视经学的举措。
2019-07-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摘编自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禛的神韵诗,陈维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戏曲,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文言小说中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摘编自《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文学的特征及其表现。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情感史研究、文学史研究都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盂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材料四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四大徽班遂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列举两部典型的文学作品。
(4)据材料四,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8-09-07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检测卷二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           ,作者是           

作品的名称是《           》,作品的风格是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018-09-1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历法、天文仪器、宇宙理论等方面都很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中以历法最为突出。与此有关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对天体运动轨迹的几何模式不甚关心,但对天体位置的计算却是十分高明的。

——摘编自杜石然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传播天主教,传教士带来了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想借此为宗教的真理作证:基督教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这些科技知识为当权者所重视,为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特别是在上层传教带来了便利。与中国传统天文地理知识相比较,传教士带来的天文地理知识更注重数据和理论,因此比较精确,受到了有识之士的欢迎。鉴于“颁历一事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在朝代更替之际尤其明显”,在清军进入北京后汤若望乘机向当政者进呈天文仪器,并为清政府制成历书——《时宪历》。不久,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并且深受顺治皇帝信任,被加封为“通天玄师”。《时宪历》虽然依靠其精密性受到官方承认,但却与中国传统历法发生了冲突。因为传统历法受名分、礼教的制约,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纯粹的天文学。传教士带来的科技知识突破了这层束缚,甚至动摇了建立在传统时空观上的伦理道德。

——摘编自阎秋风、李诗海《杨光先反西学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天文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传统天文学存在的弊端,并分析指出杨光先反西学的实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