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1906年,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该小传概略地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奋斗历程,突出了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贡献。该小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视为“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称该宣言“既颁布,家户诵之”,“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使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和影响一目了然。小传中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译出了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尽管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1905年孙中山在欧洲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等语。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终提出“联俄”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
2024-02-29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1900年间,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虽不免于杂乱矛盾,却足以反映中国思想界的理性、智力精神与愿望。

1840﹣1860年开始考究火器机械与轮船,追求外域知识。虽仅表现于个人著述,如魏源的《海国图志》,政府尚未提倡,但少数中国官绅已反省觉悟。
1860﹣1880年中国逐渐接近近代西方外交规制和方法,但主要还是传统外交原则的理性运用,如王韬等人主张以孔子“忠信笃敬”作为外交原则;郑观应等人提倡“商战”
1880﹣1895年李鸿章认为主权观念是近代世界外交制度的基础,主张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有识之士中“变法”“维新”的呼声高涨,大胆讨论议院制度
18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对西学的吸收,促进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国化。官绅积极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新思想,如严复介绍进化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