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他们或第一次在真枪实弹的面对面的战场上见识了天朝之外另一种文化、另一个世界,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新世界。一些开明的中国人放下“天朝至上”的文化心态,开始试图去了解、理解这个新世界,比较之中,认识到中国自身的不足与新世界的长处,因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据张剑《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等整理

材料二   严复说:“天演公例,自草木鱼虫,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也。……中国必须变法,变也要变,不变也要变,不变于中国,将变于外国,变于中国则强,今于外国则亡。……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国之权,集其一身。……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故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民日蕃众,非汽耕不足于养,而汽耕又断不可用于小町散畦之中。”

——摘编自柯远杨《试论严复传播维新思想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简述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运动时期严复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主张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务实的理论品格,述而有作。既集先秦儒家“重民”思想之大成,又博采诸子百家之众长,给儒家政治理论注入了“尊君”的新内涵。他第一次建构了儒家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这种新体系适应了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国家的需要。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政治理论得以付诸实践,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文明。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   唐、宋时代,儒学又再次地衰落。由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非常鼎盛,影响最大。道家影响虽不及佛教,但地位最高。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使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理学兴起,即儒学复兴。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材料三   同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化传统一样,儒学只有在不断地回答时代新问题、迎接现实新挑战的过程中才能复兴。

——方朝晖《文明的毁灭与新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9-05-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西方经济史学界研究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萌芽之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世纪以来的“斥富论”和基督教的清心寡欲受到根本性的动摇,金钱、知识、享乐成为人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人们的消费生活正由中世纪以来的保守、封闭、节俭向自由、开放、奢侈等享乐主义方面转变。人们在物质消费得到基本满足后,日益感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许多理性消费,如书籍的购置与收藏消费、文化艺术鉴赏消费、合理的娱乐性消费等,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生活内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欧洲其他国家深受此消费模式的影响,加快了向近代文明迈进的步伐。同时,社会上呈现出非指导性、无序化奢侈消费的倾向,导致大量有效资金被用于消费领域,影响了意大利的扩大再生产,最终导致意大利在转型时期出现萧条局面。

——摘编自朱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消费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财富理念的变化及原因。
(2)据材料,归纳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消费生活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消费状况的影响
2019-05-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

——摘编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019-03-3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5 . 【加试题】教育是推动社会进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人逐渐认识到,法律、社会的行为规范等并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而是由人自己通过思考、选择、讨论决定的东西,因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智者们向年轮人传授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三门课程。黑格尔指出:“智者们就是希醋的教师,通过他们,文化才升始在希腊出现。”教育家策勒尔对智者评价说:“他们是哲学对话体的开端,他们是优雅的阿提刻散文的创立者。”

——【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

材料二 1800年,拿破仑开始重建教育。他颁布《国民教育计划》,该法令重点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并设立教育督导制度来不间断地监督学校及其救学工作。在中等教育改革完成之后,拿破仑于1806年着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1808年,又颁布《大学组织令》,建立了中央—学区—省级三级建制的救有督导制。拿破仑当政后,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强调实用技术传授。

——摘编自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智者教育活动开展的历史因素,并简述智者教育活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启动教育改革的国内政治背景。

6 .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

7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9次组卷 | 8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校本复习历史综合练习
8 .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9 . 家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存在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语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家训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谈谈家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018-05-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时期的维新、辛亥时期的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摘编自李喜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二   在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问题上,19世纪末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现代化是可望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现代化之路”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5-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