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家们的斗争锋芒,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深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战胜愚昧和黑暗。在新陈代谢的时代潮流中,起了显著的思想解放作用。他们的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其课题大部分带有宗教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宗教信徒。

——摘编自王正平《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爱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北欧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等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1689-1799》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3 .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辞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022-03-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绿然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根据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关于“轴心时代”论说改编

材料二   在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①中国文化体现出一种强调现世秩序的“人间性”特点,它首先体现在华夏内部,然后向周边扩展;②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具有末世和重生情节的“超越性”,不但反映在古典时代,也被现世所承续。

——根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编写

材料三   1851年伦敦开始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是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它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以12包“荣记湖丝”开启了中国世博旅程。此后有贵州茅台、绍兴黄酒、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杭州都锦生织品等多个品牌获奖。1939年之后中国逐渐中断了世博会旅程。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唱响“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根据周秀琴《世博会简史》编写


(1)根据材料一,请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轴心时代”核心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归纳他们考察问题的思想方法。
(2)根据材料二,解释“人间性”和“超越性”。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释:选择前者请分别以西递古村和大昭寺建筑说明“人间性”在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体现;选择后者请分别以但丁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说明他们那一代人对“超越性”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博会在中西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2022-03-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科技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l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1)依据材料五,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的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而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搞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做,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于西方“长处”的认识有何区别?
(2)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什么?它们在救治中国的黑暗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和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有什么新的主张?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建立了包括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学科。职业教育一般由职官负责,如工场手工业方面的人才培养,由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实科人才的培养,国子监的律学、武学、书学、算学、医学。官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由国家统一颁定并施行,一般设置公共课、专业课和必修课。如医学确立了三科各习七书:《黄帝素问》《千金方》《脉经》《伤寒论》等,并由国家规定统一按法式进行教学法式就是行业的技术规范,将作监庀其工徒而授以法式、军器监凡利器以法式授工徒

——整理自岳德虎《论宋代的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规定:每日常课外令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以明义理。前学堂聘请法国教授法文、算术、物理、化学以及有关制造的学问,以培养学生打样制造的能力。后学堂教授英文、地理、算术、管轮、驾驶等课程,目的在培养管轮及驾驶的人才。要求学生依照泰西之例,习驾驶者在校肆业数年,于有关知识初具根底之后,再派入教练舰,周涉海洋,演试炮弹。在法学堂学习制造的学生,培训的最后几年,每天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船厂见习、实习,使他们熟悉工厂每一部门的活动。实业学堂的建立及近代科学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工、农实业的进步,在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唐群《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进步性及特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1-11-0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接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客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