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920 年 5 月 1 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城市的工人、群众纷纷举行了集会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新青年》等杂志纷纷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的《五一运动史》《劳动者底觉悟》等文章,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工人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推进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C.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D.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材料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神明圣王,改制教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余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间内容
1862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73、1875、1887年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回答洋务运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它对封建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性?
(4)材料四对教育发展的认识是什么?
2020-05-04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很多游人在法国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恰当的是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所作的《神曲》,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7 . “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还没有人能向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不仅作为某种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这位杰出的天才”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B.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扩展了天文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为纪念孙中山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将植树节从清明节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我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教考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   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