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9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作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这些思想家的主张
A.摒弃了程朱理学的思辨精神B.动摇了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D.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778年12月,84岁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人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这反映了
A.人民主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B.工业资产阶级的呼声和诉求
C.法国封建制度危机空前严重D.巴黎人民受到启蒙真谛熏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A.斯大林模式、日本明治维新B.赫鲁晓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继承尚周“明德镇罚”思想以及春秋德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在孔子的德治模式中,为政者作为德治的主体,其政治修养在国家政治系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孟子遵循孔子的思想,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没有完全否认法治的作用,只是强调德治才是治本之举。正因如此,儒家主张教而后刑,强调对臣民道德教化的作用,视“明德慎罚”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历代儒家的德治思想,都把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和修身作为实行仁政德治的前提,利用统治权威将道德伦理入法实行儒家伦理法治化。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柏拉图认为,为了要达到善,必须有知识。只有掌握了智的人才能够有智慧的治理好国家。法律的目的在于追寻美德,培育有德性的公民。亚里士多德为了达到政治的至善,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一个城邦治理应该以公正的法律为准绳。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必需的和有用的知识,还要着眼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公民能否实际地成为守法的公民,主要是看公民是否县有相应的美德。道德之治成为国家治理的目的和理想,而法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和理想的必要手段。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西古代德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西古代德治思想的异同。
5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共82篇(包括3篇阙文), 其中约 22篇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或引用《诗经》中的一些诗句,对阴阳灾异观点进行阐释。董仲舒的这一做法意在
A.宣扬《诗经》的思想文化价值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D.论证其儒学思想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这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2020-12-19更新 | 4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因信称义的教义不是说罪人是因为相信,借着其信心而被称为义。相反,路德的突破却在于承认上帝提供了一切称义的所需,以致罪人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路德重在强调
A.宗教信仰的自主性B.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C.上帝的权威D.教会的腐败
8 . 17-18世纪,为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B.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9 . 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020-12-14更新 | 101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唐两宋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闹话题。据记载,唐宋时期,政府经常举办三教辩论大赛,书籍上也经常出现“三教”的字眼。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三教之间的矛盾尖锐B.为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表明儒家思想已失去正统地位D.说明三教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