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子张受此义,故因三世而推问十世,欲知太平世之后如何也。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此盖藉三统以明三世,因推三世而及百世也。……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此为孔子微言,可与《春秋》三世、《礼运》大同之微旨合观,而见神圣及运世之远。

——康有为《论语注》

材料二 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又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斯二者。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不于报章上词而辟之,则人智不张,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

——陈独秀《通信》(《新青年》第2卷6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与儒学的关系,该思想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言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

类别或内容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本土文学农业、工业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
篇数151394

1958年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