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022-07-13更新 | 13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永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向国人介绍文艺复兴时用了“古学复兴”一词。较多着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培根、笛卡尔等人及其学问在西方知识史上的成就,他试图通过比较中西学术,用西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学术,达到古今中西融通,保存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吸收西学、缓进图存的目的。

——编自崔春雪博士论文《欧洲文艺复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材料二   胡适认为欧洲15-16世纪的历史,一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但这一译法“不足以尽之,不如直译原意也”。照胡适的理解,Renaissance是欧洲各地区改变了中世纪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开始用本民族语言创作文学,以语言再生或文学再生的措施,造就民族国家再生的时代。从欧洲反观中国,胡适把拉丁文与文言并列,而把意大利语、法语等现代国家语言和中国民众口语相提并论。

——摘自葛兆光《一个历史事件的旅行》

材料三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欧洲步入近代社会以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胡适对文艺复兴认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理学”和近代欧洲“理性”的不同含义;并阐述“理性”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1-09-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变迁的深刻总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于春秋时代,当时在整个中原文化里,比较多的是忠、信、智、仁、勇。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成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到墨子那里又突出了“义”,孟子发展了“义”和“仁”,形成仁义。孟子还把仁、义、礼、智四者发展成为“四德”。经过汉代统治者推崇,传统价值观里又加了“信”,于是仁、义、礼、智、信等被称为“五常”,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社会至深的基本价值观。在儒家推崇的“四书五经”里还有一些道德篇目,比如说孝悌、中和、诚敬,他们跟“五常”一起构成了儒家完整的价值体系,共同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边疆民族地区也逐渐奉行不悖。

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曾著《新民说》,强调提倡公德,说我们中国人以前讲的都是私德,所以近代人要特别提倡公德。梁启超讲的公德的核心就是爱国、利民。1912年,民国政府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立国之本,前四字见于孟子,后四字见于管子。如忠孝,孙中山讲究忠孝,他认为这个时代不能忠君,但可以忠于民、忠于事,为了事业的成功,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便是忠。后来孙中山提出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编自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演进趋势,并说明传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价值观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们努力把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入民主政治的核心——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经过他们几年的倡导,对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材料中“他们”的主张是
A.“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B.“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D.“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021-09-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文学作品在描述三国时期战争情形时说:“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B.火药因战争需要而发明
C.该文学作品成书于火药发明之后D.火药是造成战争伤亡的主要原因
2021-09-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军竹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伏尔泰D.康德
2021-09-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2021-09-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它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思潮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D.《格尔尼卡》
2021-09-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漫画像。下列科学成果或预言与他的理论直接有关的是
A.星光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
B.潮汐成因的正确解释
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提出量子假说
2021-09-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