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朝人物画以简洁的背景、工整艳丽的设色,描绘政治题材或贵族妇女的奢华生活;而宋代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场景,以朴素淡雅的格调,描绘内容多为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风俗画或者具有借鉴、讽喻意义的历史故事画。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B.民族融合的影响
C.传统儒学的发展D.文人画日益盛行
2 . 东晋南朝时期,士人忠节观念淡化,“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已,且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但孝道盛行,形成了“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南北民族矛盾的激化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D.三教合流局面的形成
2020-1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康有为说,孔子之所以千百年受到人们的尊崇,就是由于他有一股创教、创派、创制的独创精神,今人也应像孔子那样以创新的精神来探索未来的发展。此观点旨在
A.维护传统儒学的独尊地位B.揭露统治者悖离儒学正统
C.为维新变法提供思想支持D.批判洋务派照搬西方文明
2020-11-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初版一千册,9月再版千册。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其他出版机构也纷纷再版,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累计重印达17次之多。“到北伐战争时印得更多”,“几乎人手一册”。这一现象表明(     
A.国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B.中共重视革命理论的创新工作
C.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层推崇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2019-05-28更新 | 292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有人认为明清社会以经济变动为核心,以及政治结构、文化等层面已经有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更迭,学术研究的气象发生极大变化,经世实学思潮涌动,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号。批判了理学空谈性命,脱离实际的空疏学风,重新阐释儒学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和学风。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黄宗羲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自国子监至县学,建立一个与自天子至县官的官僚系统相平行的独立的舆论监督系统,建议“公其非是于学校”……晚明思想家在义利观上有着诸多义利统一的言论,黄绾在《明道编》中提出“利不可轻”、“义利并重”的理论。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社会转型的迹象(或近代化的曙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符合这种主张的口号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