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64年,我国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58% ,1982年为22.81%,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文盲、半文盲率已降至15.88%,2000年进 而降为6.72%。这说明我国(     
A.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社会成员求知欲显著提高
C.国民综合素质有巨大提高D.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 . 顾炎武对寻章摘句的“俗儒之学”十分鄙弃,他不屑于做玩弄辞章的“文人”,对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莫不加以精究。由此可见,顾炎武(     
A.崇尚个性自由B.重视学术的社会担当C.批判孔孟儒学D.继承心学的治学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为了实现其对“仁”的崇尚和济世的目的,子贡毅然选择经商这条途径来积累财富。当他拥有大量财富之后,并未骄奢自满,而是将财富用来资助需要救济之人。子贡曾向孔子请教过诸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之类的问题。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子贡始终把“礼”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经商逐利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做到不被金钱蒙蔽双眼,不攫取不义之财。子贡很快由“富而无骄”上升到“富而好礼”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他极力奉行孔子所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子贡在商界赢得了较好的信誉,纵观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和丰富内涵,可以发现其不仅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行不悖,而且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唐金培《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子贡儒商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贡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6-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
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
2022-06-23更新 | 577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20年,李大钊出任北大教授,积极利用课堂与讲座宣扬自己的观点,并说:“此倾向固吾辈所宜知,然各国所有的特色亦岂可忽略”“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当时,李大钊的活动
A.推动了国人对西学的反思B.为国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涨D.有助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
2022-06-21更新 | 788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时期,天子行祭祀之礼,撤祭时唱《雍》。《论语》记载,鲁国权贵三家大夫在撤祭时,也唱《雍》。孔子评论说,他们怎么可以在自家堂上行此大礼?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A.推行仁政B.简化祭礼C.维护周礼D.隆礼重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871年,王韬在初刊的(法国志略)中说:“欧洲各国法律……皆成于国会所定,故其为法以护人民权利为主,民权愈增而国家元气日愈充厚。上下之情通,君民之交固,国家有大事,千万人之心为一心。近世欧洲列国雄视宇内,职是之由。”由此可知,王韬
A.主张改革现行政治B.推崇西方立宪政体
C.肯定西方司法制度D.探究法国崛起缘由
2022-06-07更新 | 489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文坛上爆发了一股探索性的创作潮流。它以肯定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为前提,突出小说创作表现生活的多侧面、多视角的审美功能,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潮流
A.得益于国家文艺方针的贯彻B.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篇章
C.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D.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制度逐渐解体,儒学走向衰落,中国面临亡国、亡种、亡教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和挑战,康有为积极求“变”,对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康有为模仿基督教,创立并倡导孔教,以宗教的形式重建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寻求合适的形式。他利用今文经学诠释经典的方法,将西方进化论、民主政治和人道主义思想等融入儒学的思想体系。此外,康有为还尝试将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儒学研究,但他对科学并不盲崇,而是认为科学与道德各有其作用和边界。

——摘编自邓林华《守常与应变——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

材料二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部反传统,他们强烈反对的只是儒家文化中的许多糟粕。但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毫无疑问是猛烈的,对儒家糟粕的攻击是激烈的。儒家传统文化是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它是一个整体,文化中的各个部分是统一的,即使是它的糟粕,也与儒家文化的精华乃至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当它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个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部分受到猛烈攻击时,它的整体框架便动摇了,人们甚至会怀疑它的全部都是错误的。就这样,儒家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摘编自薛超良、刘思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革儒学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0 . 1949年2月,毛泽东同苏联政要会谈时称,当前“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相反,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这体现了毛泽东
A.处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实效性
B.认识到恢复我国民族经济的紧迫性
C.构建中苏新型大国关系的开拓性
D.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灵活性
2022-03-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市属学校互助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