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初中国文《新学制教科书》,其题材统计如表(其中,白话文课文占选篇的35%)。由此可知,当时
内容生活类国家类世界类道德类科技类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爱国情怀、历史文化等游记、外国文学作品等新道德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
篇数11078362411
占总篇数比例42.3%30%13.84%9.2%4.23%
A.新的价值理念正在形成B.文化转型已经基本实现
C.传统伦理道德得到弘扬D.上海成为文学革命中心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1001150015011840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洛克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他的“经验主义”是把“感觉”做为唯一可靠的认知基础。洛克指出,人认识世界只能通过不断积累、实验、归纳、推理,最后得到的才是可信的知识。而不是神神叨叨靠什么圣灵启示。洛克的这个发现,就是后世科学的原则,既是实践原则,也是检验原则。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原则之下,三百年来科学才找到了正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才有了飞速发展。

——摘编自《洛克杂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渐趋衰微的原因。
(2)列举出“三百年来”科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
2022-01-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由此得出的推论是
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B.为《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C.报刊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2022-01-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致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致目2225259257788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通常采取“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诸老成”的研究途径,他们的研究方法常常局限于对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极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对经验材料的量化分析,更加之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而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所以,重实用和经验的学术传统隶属于经验、工匠层面的东西并非高级智慧的产物,属于创制(即应用)科学。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科技在明清时代不能深入发展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领域发展情况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所反映的主题应是
A.建交国家数量B.科技成果数量C.高校在校人数D.全国粮食产量
6 .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讯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2018-11-24更新 | 534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西汉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皇帝颁布“罪己诏”是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春秋大一统”B.“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
8 . 据《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统计,互联网应用是丹麦、芬兰、挪威等欧洲发达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不断拓展在线服务和电子参与,使民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了更多获得感。据此可知,互联网的发展
A.影响了民众的社会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C.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基础D.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2022-03-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21年,李大钊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他提出了“耕地农有”的口号,花了很大功夫调查、统计、研究土地问题。他在北方区委党校的讲课中特别强调了依靠农会和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这表明李大钊
A.强调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B.准确判断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提倡普遍推广国民革命运动D.较早注意到革命同盟军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句频统计

学科频次学科频次学科频次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0大气科学507冶金工业21
数学6海洋科学10金属工艺105
物理学0自然地理学16轻工业和手工102
化学9生物学76建筑科学194
天文学958医药卫生73水利工程339
测绘学6农业科学298交通运输28
地球物理学117矿业工程7机械23
武器122能源16

——摘编自潜伟、吕科伟《宋代科技政策的计量研究——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科技内容为计量对象》

材料二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与历代王朝相比较为频繁,特别是在蒙古和元代初期,有时一年就有好几次交流,例如至元四年(1267年),札马鲁丁先后向忽必烈汗进献《万年历》和讲述“西域议象”等。他们的交流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由此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地理学、动植物、香料、纺织品、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机械工具等,由中国传到国外的主要有火药、印刷术、药物、中国地理、瓷器、纺织品、历法等。从陆路由中国西部进入中亚、西亚,与欧洲接触;从水路由中国南部出海抵达东南亚、印度支那、南洋、印度洋沿岸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南部、伊朝沿海、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迪、冯立升《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与上都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