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
C.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救亡图存更符合时代需求
2022-06-14更新 | 930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0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对“完全成立之国”进行了解释,指出“王朝”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号召建立一个“少年中国”。这表明梁启超
A.推崇民族国家B.认同革命思想C.倡导思想启蒙D.继承传统儒学
2022-06-05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中后期,英、法、俄三国的文学主流都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熔铸在完整有机的情节结构中,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下面能反映这一“文学主流”的著作是
A.《神曲》B.《巴黎圣母院》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最初主要发生在南方的拉丁语世界,其主要目标是坦坦荡荡地解放个人欲望和享受现实人生。具有一定艺术和文化趣味的城邦贵族,如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他们网罗文人、艺术家为自己书写各种生活故事、装饰宫殿、绘饰教堂等。出现了薄伽丘、达·芬奇等进步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了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思想家与科学家。北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在宗教领域,主要是日耳曼语世界,思想家们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一些宗教僧侣成为人文主义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摘编自刘建军《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20世纪初,国人重视民族文化的价值,关注民族文化的现实命运,除强调“保存国粹”“研求国学”“陶铸国魂”外,还径直提出“古学复兴”的口号,探求中国文化复兴之路。邓实发表于《国粹学报》上的《古学复兴论》一文,全面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学复兴”的必然性与具体途径。刘师培也说:“欧民振兴之基,肇于古学复兴之世;倭人革新之端,启于尊王攘夷之论。此非拘于则古称昔先生之说也,盖国政浩繁,惟睹往轨者斯知往来,辄非鉴于成宽,明其利弊之所在,无由试改革之端。”

——摘编自杨思信《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洲南方与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古学复兴”思想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视文化民族主义的意义。
2022-06-03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掌管着整个天空,很多神和人都惧怕他。但他不是万能的,若离开天空到大海里,他得听波塞冬的指挥;离开阳界到阴间,他得听冥王哈得斯的指挥;即使在奥林匹斯山,他也得受到其他大神的牵制。这反映了
A.民主思想植根于文化传统B.神话是其人文精神的起源
C.宙斯受到其他大神的牵制D.传说对历史研究缺乏价值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加尔文的“预定论”是16世纪初法国的产物,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进入欧洲的先进行列。“唯信称义”是16世纪初德意志的产物,与“预定论”任务有所不同,路德的“唯信称义”的主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获取真正的民族独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资产阶级当时的主要任务则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成长开辟道路。“唯信称义”的重点是突出信仰,中心是解决人们如何从罪的折磨和罗马教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预定论”的重点则是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后的夺权与掌握政权镀上了一层圣光。加尔文的“预定论”与路德的“唯信称义”不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鼓励与依靠选民们自己去奋斗以实现其政治经济主张。

——摘编自于可《加尔文的“预定论”与资产阶级——兼与马丁路德“唯信称义”说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预定论”与路德“唯信称义”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共同时代背景。
2022-06-0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自然科学原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社会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C.民主革命任务逐步改变D.重塑国民性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
诗人诗句出处
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
罗隐“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绣》
白居易“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农家》

A.诗歌成为唐代文学主流B.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
C.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D.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2022-06-03更新 | 10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