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文学作品《无法称呼的人》(1953年)中,“我”的身份不断地在变换:“我”曾经是莫菲、瓦特、梅西埃,但是后来却说这些不是“我”的名字,也不想再认出“我”自己。再后来,“我”又变成了沃姆、马霍德。最后,“我”厌倦了称呼,说随便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人好了。该作品(     
A.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B.反映了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C.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D.表达出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023-08-3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2 . 从1787年9月开始,马萨诸塞州反对宪法的普通民众和支持宪法的政治精英围绕是否批准宪法展开激烈辩论。在辩论中,民众运用“自由”话语对宪法表示反对,精英也同样运用“自由”的语言为宪法辩护。这表明在美国建国初期(     
A.启蒙思想影响社会核心价值建构B.自由主义已沦为政党斗争的工具
C.邦联制的弊端严重阻碍美国发展D.民众与精英的政治矛盾无法调和
2023-08-29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3 . 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观点(     
A.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反映土地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强调了革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D.表明国内政治局势日渐紧张
4 . 二程企图用包括天地万物的“理”来支配物质世界,把一切封建伦理道德都说成是“天理”,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反映了二程思想的出发点是(     
A.促进儒学的世俗化B.宣扬佛道禁欲主义思想
C.重建儒学信仰体系D.维护皇权和封建礼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40年代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发表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该童话故事描述了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富人家的窗子里灯火辉煌,无依无靠的小女孩蜷缩在街头墙角,直至死去。这个故事凄怆与浪漫共存。该作品(     
A.着重表现人们心灵的迷惘B.讽刺了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
C.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罪恶D.意在表达人们对理性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督徒都是属灵阶级,是真正的神父、主教和教皇。所谓差别,只不过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路德此番言论的主要意图是(     
A.肯定因行称义的价值B.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
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D.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
2023-06-25更新 | 653次组卷 | 9卷引用:四省名校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2023·山东淄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观点的目的都是(     
A.寻求救国途径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D.营造维新氛围
2023-05-30更新 | 285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023-05-19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全国联考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
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
10 . 当利玛窦等传教士携“SCIENCE”一词初来中国时,明末徐光启借用古汉语中的“格致”为其命名。至洋务运动开展后的数十年间,人们习惯性地使用格致一词,并未对此产生过疑问。“格致学”也成为官方用语,频繁地出现在朝廷的公文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报刊逐渐使用日文译语“科学”一词,之后“格致”便难以存身了。这一变化体现出(     
A.科学获得国人的认同B.报刊成为文化传播主媒介
C.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D.知识界对西方认识的深入
2023-05-07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