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82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匠籍,是封建国家为手工业者所专立的户籍。早在元朝,统治者就把工匠编入“匠籍”,使他们沦为国家工奴,在官吏的监督下从事生产,子孙世承其业。这种奴役手工工匠的制度,明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工匠的徭役制度,愈来愈使工匠们不堪忍受,怠工、逃亡的现象急剧增长。嘉靖八年下令,按“匠籍”向匠户征收银两,谓之“班匠银”,以此代替工匠轮班服役的制度。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广大手工工匠,纷纷摆脱了匠籍的束缚。清初匠籍混乱不堪,清政府已无法按匠籍征收“班匠银”了。康熙三年,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下令“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此后,各地陆续将“班匠银,摊入地亩中征收”。“匠籍”也就随之逐渐废除。随着“匠籍”的废除,官府手工业进一步削弱,民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了。

——摘自《清史简编(上编)》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班匠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废除“匠籍”制度的积极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金太宗生前,在女真政治家宗干的主持下,欲废除女真旧俗,整顿朝廷的勃极烈制度,削弱由宗翰(粘罕)等把持的元帅府权力,在全国实行汉官制改革,未及行而死。熙宗即位后,继承了太宗改革的遗志,废除朝廷的国相勃极烈制,置三师(大师、太傅、太保)尚书省,由尚书有左、右丞相兼领中书、门下二省,由三师并领三省事。颁行新官制和“换官格”,实行新的法制《皇统制》,创建猛安谋克屯田军,实行“计口授地”,基本上完成了金政权封建改革,废除了多种制度并存,而把州县制和女真猛安谋克制统一在封建政权之下。海陵王于天德二年(1150)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政令统一于朝廷。正隆元年(1156)又废除中书、门下二省及领三省事,只置尚书省,尚书省直属皇帝。

——摘编自白寿彝上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代汉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代汉官制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