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
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
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为有效巩固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的举措有(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改革税制 ④设立三长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陈亮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为此,陈亮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主张。他认为,宋初立国的那些制度,由于本身存在缺陷和后世执行中的错误,迫切需要加以改革。他说宋太祖制定的“经画天下之大略”,主要就是约束地方官吏的权力,结果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这个“经画天下之大略”虽奠定了宋朝一百五六十年的统治基础,但这套统治制度本身存在着弊病。后世的统治者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种统治制度的固有缺陷,反而将这种体制的缺陷进一步极端化,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没有摆脱这种对地方政府“柬之不已”的统治思路:其结果是“天下之势实未尝振也”。陈亮认为,政权、兵权、财权的高度集中,造成了郡县空虚,无力抵挡外敌的入侵,最终导致“版舆之地半入于夷狄”,龌龊拘挛,日甚于一日”的局面。他崇尚皇权,但对宋孝宗的专断独裁非常不满,认为专杈不得人心,必然要招致天下人的非议与怨恨。在过度专制的体制下,君主事必躬亲,必然会导致很多错误,他主张,君主要把很多事权交与大臣,自己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履行君主应该履行的职责。

——摘编自徐军、鲍新山《陈亮改革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对宋初政治制度的认识并谈谈你对这认识的看法。
2022-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使皇帝时代最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破坏”;该学者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     
A.任用人才措施不当B.完善了行政体制
C.强化了专制政治D.蕴含民主的因素
5 . 东方与世界的对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的成功。他的教导和他个人的品格都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乾隆(1711-1799年)与华盛顿(1732-1799年)是同一个历史时代中西世界权力巅峰的两位名人,但两人的现代性和对后世的影响却大不相同……当乾隆帝去世时,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帝国盛世的幻象将在短短的四十几年后就被击破。在地球的另一端,乔治·华盛顿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另外一份遗产。

——据严明《中西文化风物志》、吴晓波《乾隆与华盛顿》整理

材料三   “新加坡的成功的确是个奇迹,这里没有被外国殖民,没有当谁的附属国,或被某大国专门扶持。新加坡人是靠自己振兴了国家,这在全世界非常罕见,新加坡的经验比日本更能让中国受益。”

——1978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与李光耀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交流方式及思想主张上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孔子所处的另一个“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指出乾隆统治时期的中国面临怎样的盛世危机,从社会性质巨变的角度指出“帝国盛世的幻象”“被击破”的表现,并说明华盛顿留下的具有“现代性”的“遗产”主要指什么。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加坡和中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以“文明在包容互鉴中向前发展”为视角,结合材料三与所学,任选一国阐释其原因。(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劳动英雄和先进生产者主要来自农业、机关和军队方面,劳模精神则是“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主要来自工业战线的基层,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生产能力的“老黄牛式”的技术工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倪志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模精神的内涵则演变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林巧稚、陈景润、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成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劳模不仅具有无私奉献、拼命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概括评选劳模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B.废井田,开阡陌
C.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
2022-11-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其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出售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
2022-11-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B.规范统治秩序
C.减少改革阻力D.缓和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这说明(     
A.迁都为移风易俗准备条件B.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迁都
C.孝文帝改革之心非常迫切D.孝文帝改革进程比较顺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