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9 道试题
1 .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人开始穿西装、打洋伞、使用人力车及自行车,日本政府还颁布《散发令》提倡理发。但19世纪80年代末以后,日本却开始倡导“日本主义”、树立天皇权威,渲染对外战争。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A.倡导全盘西化B.崇尚军国主义C.复辟君主专制D.完成文明开化
2 . 马丁·路德认为:“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宣扬人应该追求来世幸福B.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C.主张建立严格的教会仪式D.强调信仰即可得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整个明代,赐服的等级分为几等。《明史·舆服志》:“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荆州博物馆藏有一幅张居正坐像,所穿的赐服蟒图案,就是坐蟒形象。张居正的“坐蟒形象”是基于他(   
A.文武双全B.忠于皇权C.经邦济世D.选贤任能
2023-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实行普及教育时,深感教师缺乏。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是中等教育,由国家设立。为了解决中等学校教师的不足,除在师范学校内设立中等师范科外,还采取各科短期训练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大约经过30年时间,到18963月,国会终于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4-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美国学者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进行比较后指出,在俄国的体制和价值标准从彼得一世时代起就已经深受西方影响,而日本在此之前受西方的影响是有限的。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表达(     
A.俄国比日本的改革更为彻底B.明治维新脱离日本国情
C.西方对俄日的影响程度不一D.明治维新表现较为激烈
2023-04-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末以来,百姓“唯兵革是闻”,统治者“惟刑罚是用”。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宇文泰接受了苏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先治心,敦教化”。与此同时,宇文泰又提出“恤狱讼”,要求治狱之官务必“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在革新政治的同时,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

——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宇文泰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
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2023-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4年,在开明官僚的推动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开始实施司法改革。改革创建了"--司法区--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和上诉体制,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性地创立了吸收英、法模式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陪审制的引入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典型体现,而律师是代表当事人维护个人权利的,他们享有言论自由。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俄国政治环境的变化,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力,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背景,并分析改革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影响。
2023-04-09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