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1年4月,日本在美国压力下向海湾地区派出扫雷部队。这是日本首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这次行动因为没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引来了大多数国民的反对。为了创造有利于海外派兵立法的舆论环境,此次维和行动结束后,日本政府在国内不断宣传维和行动的成果。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标志着日本为在联合国名义下实现海外派兵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该法限制性规定日本自卫队在参加维和行动期间禁止执行诸如监督停战、收缴武器等主体业务,仅能执行诸如医疗、抢救灾民、运输、通讯等维和部队附随性业务。后来,通过修正案,追加了国际监督选举活动、人道救援物资运输任务,同时放宽了武器使用的限制。此后,日本先后向安哥拉、柬埔寨、莫桑比克、萨尔瓦多、卢旺达、叙利亚、以色列、洪都拉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人员参与维和行动。

——据张晓磊《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 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

——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一筹莫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     
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
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
2022-12-17更新 | 866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萨达姆选择在1990年8月2日入侵科成特并将其吞并,具有明显的冷战向后冷战转型的时代烙印。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投向发生剧变或具有剧变潜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应接不暇之际,增强其自身国家实力以求得自保便成为伊拉克的重要选择:一方面,美国出于遏制伊朗革命输出而对伊拉克提供各种间接支持,但对其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入侵科成特,萨达姆可以消除许多两伊战争的残留债务,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与石油生产设施.并恐吓其邻国.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当时与苏东集团的关系友好,与阿拉伯世界整体上保持着合作关系。并以抵抗伊朗的功臣自居,海湾地区的君主国不得不暂且容忍其地区霸权行为。

美国利用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径的普遍谴责,获得联合国授权,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 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海湾战争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局势。

——摘编自钮松《海湾战争与欧洲冷战的结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

6 . 材料 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当他们的政府宣布正式参战时,欧洲各国首都的民众在街头跳舞以示庆贺。当第一批士兵开往前线时,欢乐的人群向他们抛撒鲜花,以为他们很快就会凯旋归来。现实毁灭了人们对短时间内取胜的期盼。在前线,冲突很快陷入僵局,转化成消耗战,现代武器屠杀了成百万的士兵。在历史上第一次,交战国卷入了一场总体战。政府采取独裁统治,以调动持续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劳动大军的一部分。帝国纽带把亚洲、非洲和英联邦自治领上的数百万人都卷入了战争,充当士兵和劳工。在广大殖民地上的斗争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范围。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战争从局部冲突演变为全球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的角度,说说这场“世界大战”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53年起,苏联逐步与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签订了新的双边关系条约,使它们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权利,还允许它们同西方国家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往来。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
A.仍把东欧视作其势力范围B.积极构建阵营内部平等关系
C.力图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D.在美国攻势下被迫战略收缩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是预防冲突概念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至今,联合国预防冲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一方面其关于预防冲突的概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以调查、调停、预防性部署等为代表的手段在实践中持续使用并得以丰富。联合国预防冲突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和问题,在预防的进程中存在实施主体间协调合作困难、预防有效性不足、信息掌握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在联合国内部存在系统碎片化、资金缺乏、灵活性不足等局限。当前,在联合国秘书长的领导下,联合国正在推进以和平与安全为重要支柱的改革,对预防冲突予以高度重视,前景值得关注。

——摘编自中文《联合国预防冲突:进展、局限与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预防冲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预防冲突中的作用。
2022-02-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