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月,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6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地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任梦君《凡尔赛条约——德国的绞刑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凡尔赛条约》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3-0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12月22日人民网刊文《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指出: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与中日关系有些相似,20世纪中期以前的百年间,法德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战后法德两国和平发展,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渐渐走到了一起。……以前是所谓的“德法世仇”,今天,两国正在共同参与组织一个和平的.超越民族的社会。……中日两国可从中获得借鉴。

(1)请列举至少三例19世纪末以来,造成中日两国“世仇”的重大事件。综合归纳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2)“德法世仇”化解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是如何打破外交关系的坚冰的?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


(3)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才能实现类似法德的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