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官修史书《资治通鉴》对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时的记载为:“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减书对同年十一月,唐军攻克长安后的情形记载道:“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长子)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摘编自刘东社《玄武门之变史事发覆》

材料二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唐自开国时建成即号为皇太子,太宗以功业声望卓越之故;实有夺嫡之图谋,卒酿成武德九无年(626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事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及其谋士主动发起的一场宫廷夺嫡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原太子李建成命丧黄泉,李渊主动逊位,完成政权鼎革,李世民继承大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摘编自李巍《玄武门之变与贞观雅正诗风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北宋《资治通鉴》与现代学者对玄武门之变发生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北宋《资治通鉴》与现代学者对玄武门之变解读不同的因素。
22-23高三上·湖南岳阳·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美国基督教来华传教士柯志仁(18761970年)出版了《蓝虎》一书,记载了他在中国福建地区狩猎老虎、鬣羚、野猪、野雉等动物的情形。柯志仁日常所猎获的动植物标本为美国的自然博物馆、大学等研究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以获取新奇生物为目的的考察活动主要是由美国的一些自然博物馆、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策划,也有许多私人探险家自发进行。根据史料记载,野猪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每年都有大量野猪侵扰并破坏村庄谷物,许多小村庄因此被废弃,成为各种各样野生动物的理想巢穴。此外,在20世纪20年代初,福州地区还频繁发生“虎患”,柯志仁所掌管的四个教区最严重的一年有将近500人死于“虎患”。

材料二   民国初年,外国人在华狩猎几乎是“任意狩猎,毫无拘束”,刺激感十足,广州政府曾提醒注意外国人狩猎,认为“以持械行猎、每因不慎,小则践踏田禾,大则伤害人命,且于古迹之保存、鸟兽之繁殖,均极有关系”。据柯志仁回忆,他曾花很多时间去研究福州周边地区橄榄园和坟墓附近小树林里鸟类的生活,为了确定某只老虎的性别和尺寸,进入老虎最经常出没的一个巢穴,《蓝虎》和《华南的鸟类》二书便是其研究成果。此外,他记载了当地民众如何将虎骨视为有奇特作用的药材:小孩脖子上缠着沾老虎血的碎衣布可以预防麻疹或者天花,在有进攻性的狗面前挥舞沾老虎血的手帕可以威慑它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羚靖《民国时期美国传教士柯志仁在福建狩猎活动评析》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柯志仁狩猎活动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狩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022-10-07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
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
2022-06-27更新 | 2028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保定满城区发掘一座汉墓。据《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今天的满城为西汉中山国属地。墓葬中出土有铸行年代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墓葬中出土的铜器有西汉早中期的特征,但未发现具有西汉晚期特征的器物。铜器多见“中山府”“中山内府”等铭文,一些器物的铭文中,有纪年的标注,如32年、34年,最多的达到39年。据《汉书·诸侯王表》,死于汉武帝时期的中山王只有靖王刘胜(在位42年)、哀王刘昌(在位2年)、穆王刘昆侈(在位21年)、顷王刘辅(在位3年)四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断定墓主身份是刘胜的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治乱之源”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义取简明,不主褒贬”,“凡有立论,皆有凭据”。他搜集当时的奏诰、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粤氛纪事》《汉书八表刊误》等,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纪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燮成为“一代史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夏燮对近代史学的主要贡献。
2022-03-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杨时师从程颢、程颐兄弟,一生精研理学。他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体系,后人称其学说为“程氏正宗”;又吸收了张载“气”的思想,使理学更加系统化。相传杨时从程门辞别南归,程颍送别时说“吾道南矣”。据《宋史》、明弘治版《将乐县志》等记载,一次,杨时与好友游酢赴洛阳拜见程顾,“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杨时的弟子有罗从彦等人,罗从彦传弟子李何,李何传弟子朱惠。朱惠称颂杨时为“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杨时“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居功至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杨时的著作有《二程粹言》《龟山集》等近十部,将乐至今仍存留杨时故里、杨时墓、龟山公祠等遗迹。

——据常乃惠《中国思想小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研究杨时所采用的主要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杨时在传承与发展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2021-05-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