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政之(1889—1949),四川成都人,1916年他受聘出任《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从此一生以办报为业。当时的人们把眼睛只盯住政治舞台,他却推出“实业专纪”和“教育专纪”;随后开辟“特别记载”栏目,话题涉及财政、社会、外交等无所不包。1926年,胡政之联合吴鼎昌、张季鸾开办新记《大公报》,提出“一国之内如有新闻自由,它的政治必能相当清明。”他先后组织制定《大公报社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规章》等,创造性地向有特殊劳绩的员工赠予本报劳绩股,发展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抗战爆发后, 《大公报》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相继创办了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1938年,胡政之发表《本报发行香港版声明》:“……严重外患,毁坏了我们国家人民多少事业,本报是民族事业中的渺小分子,当然亦不能例外。然所幸者,不独人心不死,人亦未死。虽然备历艰危,而一枝秃笔,却始终在手不放。”

——摘编自方汉奇等《<大公报>百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政之对中国近代报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政之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