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6世纪以来,中国的长城逐渐为西方国家所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葡萄牙人圣·方济各·沙勿略一般被认为是第一位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他于1522年底到达广东,指出中国与鞑靼交界之地,筑有坚固城墙。

德国商人布兰特写的《1693—1695年俄罗斯使团访问中国的沿途见闻》中记载长城在鞑靼语言中叫Zabancrim,是全世界闻名的建筑。

1792—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该使团对长城的评价是十分正面的,将长城界定为文化先进的种族抵御其他种族之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工程。

伏尔泰在1756年出版的《风俗论》中认为“把中国同鞑靼人隔开并用以防御鞑靼人的长城……是超过埃及金字塔的伟大建筑”,但晚年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

法国遣耶稣会士古伯察从1841年至1846年展开环中国考察。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订正了马戛尔尼使团以北京周边砖石长城作为全部长城之代表的误解。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1908年考察了甘肃长城,尤其是敦煌长城,并发现了大量长城原始文书,填补了汉晋长城基层防御体系史料的空白,在世界范围内直接推动与刺激了长城研究的开展。

1909年出版的《中国长城》,是西方学者关于长城的第一部专著,其对长城起源、修筑、目的、作用及意义首次进行了全方面探讨。

——摘编自赵现海《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认识中国长城的阶段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看待西方对中国长城研究的作用。
2019-03-30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