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该记载所描绘的地方
A.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B.有被誉为“中华一绝”人工水系
C.几乎集中了古代所有建筑的形制
D.布局蕴含“神人共治”文化内涵
2022-05-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独具魅力的古民居,体现了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摘引自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指出与徽商南北并立的明清商帮及其著名古民居代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功能?请分析古徽州民居人工水系的设计理念。
3 .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下列有关兵马俑的评说最为正确的是
A.1980年冬天,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农民偶尔发现兵马俑坑的存在
B.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命人设计兵马俑建筑群
C.兵马俑为秦始皇陵中的一组陪葬坑,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兵马俑坑出土大量青铜兵器,采用不同的铜、铅合金比例锻造
2021-08-3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胡氏宗谱》记载:“明经胡氏本唐裔,避难婺源之胡村,遂从胡姓。宋元期间,壬派孙季臣迁黟县之西递铺,始为西递始祖。”西递铺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1-04-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暨阳联谊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选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记载:“明经胡氏本唐裔,避难婺源之胡村,遂从胡姓。……宋元间,壬派孙季臣迁黟县之西递铺,始为西递始祖。”下列关于西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B.19世纪初,该村落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C.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D.朱熹所题“孝”字位于该村落的乐叙堂
2021-03-01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有关此“都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D.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2021-01-09更新 | 16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7 . 据《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当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中的挖掘结果表明,建造金字塔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当时的工匠。这个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通过对该墓群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建造者当时的生活和饮食状况。考古学家声称,此墓群建造在金字塔的旁边,证明了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因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他们的墓群将不可能建造在金字塔附近。这说明
A.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B.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
C.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
8 . 有着高超建筑艺术水平的布达拉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

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 7000 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摘自《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布达拉宫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唐语等《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材料三


在18 世纪上半期开始保护西藏以后,充当西藏与中国之间缓冲剂作用的土司的存在价值明显降低。1723 年,清朝废除丽江的(原有制度),由中央派去的官员管理当地……此后,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发展超乎以前。这也是盛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被称作茶马古道的贸易之路上,每一处交通要道都有藏族经营的旅馆,装满货物的马帮来回穿梭。

——摘编自上田信著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明清时代·海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围绕对布达拉宫建筑特色和悠久历史的认识,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史实,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述:①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②布达拉宫是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3)指出材料三中“清朝废除丽江的(原有制度)”后实行的措施及大规模实行这一措施的皇帝。 新中国成立后,在青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制度实施的背景。
2020-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艺术创作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人陆楫指出:“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修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梁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上之人胡为而禁之?”

——据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整理

材料二   昆曲的母体是南曲,而南曲是南方众多声腔的总称。魏良辅说元朝有顾坚,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清代雷琳记载却有不同,“昆有魏良辅者,造曲律,世所谓昆腔者,自良辅始。而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记》传奇,梨园子弟喜欢之。”

——据魏良辅《南词引正》、雷琳《渔矶漫钞》等整理

材料三   梁启超说:“淮南盐商,既穷极奢欲,亦趋时尚,思自附于风雅…夫此类之人,则何与于学问?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实际上扬州盐商不仅支持高雅的学术文化活动,而且对一些通俗艺术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扬州盐商蓄养昆曲家班对昆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江苏戏曲志》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陆楫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苏杭一带都市商业区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昆山腔诞生的两种看法,结合所学,概括“梁伯龙”对昆曲发展所做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分析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蓬勃发展的社会因素,并指出《牡丹亭》的地位及作者。②试以美第奇家族为例,说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的作用。
2020-06-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6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10 . 江西大地上涌现出朱熹、陆九渊、辛弃疾等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及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西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江西信州鹅湖寺。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展开了。这场辩论会由当世大儒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科网争执。陆九渊的弟子朱亨道参加了鹅湖之会,据他的记载说:尝从鹅湖之会,谓“朱子欲人先博览而后返之守约,象山欲先发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鹅湖之会将朱陆分歧公开化、系统化、尖锐化。

                                                                         ——据徐兵博《读史要略》等整理

材料二     素有“词中之龙”称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与江西大地结缘,曾三任于江西,落职闲居江西二十多年,最后终老于此。政治失意、英雄失路的辛弃疾,将郁结于胸间的豪迈之气,催发出600多首词篇,一半成于江西。如词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追忆金兵紧追祐皇太后至江西,给赣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血泪历史,表达了词人抗争不已的决心。

——摘自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

材料三   江西永修县雷氏家族先后负责设计建造了故宫、颐和园等重要皇家工程,被誉为“样式雷”。他们非常重视子弟即“样子匠”的教育。第二代雷金玉“由国学生考授州同”,第三代雷声徵亦为“国学生”。他们对古典园林建筑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雷氏除要子弟在样式房当差学习、实践一应差务,还派他们前往木厂实习。雷金玉及儿孙们承办颐和园工程设计与营造,充分利用山水形貌,设计出一系列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景观。故宫养心殿是样式雷世家的另一杰作,其历史价值可归纳为:个人历史价值,在这里皇帝跟普通大众一样只是一个“居客”;专业学科历史价值(建筑学),即反映“学科人”历史信息的重要实例;国家历史价值,即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场所的养心殿。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鹅湖之会”中“朱陆”的分歧,概述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用一句话概括辛弃疾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二,扼要说明辛弃疾词的特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样子匠”培养中凸显的素养,并简述颐和园“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体现。②指出养心殿在故宫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史实说明故宫养心殿的“历史价值”。
2020-05-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5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