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寻找霸陵

202112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线上会议,公布了关于“汉文帝霸陵位置”的重大考古发现。

材料一   治霸陵(汉文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帝本纪》

高祖薄姬,文帝母也。……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近文帝。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

——《汉书·外戚传》



(1)从材料一和地图来看,霸陵的修建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东汉应劭为《汉书·文帝纪》作注时,因汉文帝曾说“以北山石为椁”,就作了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的注释。元代骆天骥《类编长安志》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由于凤凰嘴的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在地势加持下,明清多位君主来凤凰嘴纪念汉文帝,并在山前立满碑石:“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等。20世纪上半叶,多名中外学者先后到凤凰嘴考察,都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后人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距离凤凰嘴两公里处的江村大墓外藏坑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线索。

发现一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亚”字形竖穴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在外藏坑里发现了大量陶俑、陶器等。
发现二外藏坑出土了几枚直径不到1厘米的印章,分别刻有“中司空印”“车府”等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具有官署机构的性质,相当于100多个官署机构围绕墓葬分布。
发现三窦皇后陵位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墓葬也是呈“亚”字形竖穴扩木椁墓,一条东西长约1200米左右,南北宽860米左右一圈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江村大墓西南约3公里处是薄太后南陵。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三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2022-10-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耶秦简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合计出土38000余枚秦简,通称为“里耶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三年”“为桂林、象郡、南海”。里耶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时洞庭郡迁陵县衙署公文档案,书写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里耶秦简出现的洞庭郡、苍梧郡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根据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其中迁陵县下辖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等。

里耶秦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公文收发:“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甚至记录了传递期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书一封……廿八年二月癸酉水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阳。二月丙子水下九刻,过启陵乡。”如迁陵县吏员数量:史员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官啬夫十人……官佐五十三人。如户赋:“卅四年,启陵乡见户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如“户版”:南阳户人荆不更黄得。妻曰嗛。如“垦田”:“迁陵卅五年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顷□□”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是否设置了洞庭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和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历史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有关此“都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D.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2021-01-09更新 | 1642次组卷 | 17卷引用:解密22 事件之皖南古村落和平遥古城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4 . 据《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当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中的挖掘结果表明,建造金字塔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当时的工匠。这个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通过对该墓群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建造者当时的生活和饮食状况。考古学家声称,此墓群建造在金字塔的旁边,证明了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因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他们的墓群将不可能建造在金字塔附近。这说明
A.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B.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
C.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的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