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每月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各省的府州县郡都设立有官学,府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旨,并各有训导为福。从嘉庆道光以后,太学乃衰。正轨的现代型学校,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后经戊戌政变、拳匪之乱,使教育革新计划一度中断。后成立学部,乃订立新学制,于全国普设现代式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正式裁国子监、停科举,而以京师大学堂代“太学”、“现代教育”代“旧式教育”矣。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料二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旧式教育”的特点,分析近代以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相比,15﹣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影响。

2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及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