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4 道试题
1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B.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2021-10-19更新 | 957次组卷 | 12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21-10-16更新 | 565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中朝成员B.三省长官C.三公D.九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2021-09-30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021-09-26更新 | 1142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2021-08-26更新 | 1008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一条官场潜规则,“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把权力装进笼子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2021-08-22更新 | 140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由百官之长的丞相个人开府,自辟僚属,相对独立行使权力,转变为若干长官共执丞相之职,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形成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这一变化是指
A.从世官制向察举制转变B.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
C.从内阁制向军机处转变D.从三省六部制向二府三司制转变
10 . 明末清初江南大儒陆世仪指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弊端
A.主要在官员任期方面B.在于没有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影响中央集权的发挥D.使地方政府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