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反映出秦朝统治时期(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B.北方边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D.郡和县的区划名称开始出现
3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4 . 周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等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秦统一后,国土空前广袤,“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为实现对广阔疆域的高效管理,在全国推行
A.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三分相权B.废除宰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内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嘉靖、万历时期,阁臣不仅“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且出现如严嵩、夏言等赫赫有名的首辅,他们虽无宰相职权,却行使宰相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内阁权倾朝野B.君主专制制度C.奸臣掌控朝政D.皇帝软弱无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级承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
A.加强对地方统治B.使国家日益强盛
C.开发了边远地区D.直接控制了地方
9 .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下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2021-11-06更新 | 166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三省六部制的简表


材料二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旨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A.B.C代表的机构名称,由图可知,这三个机构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哪一个?
(2)根据材料二,唐朝的这种制度叫什么?并说说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021-03-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