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2 道试题
1 . 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
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D.最高权力尚未集中
2020-12-30更新 | 229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2020-12-30更新 | 298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彻底解决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020-12-29更新 | 337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

机构名称主要职能人员构成产生办法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集体选举、审查、任免官员。全体公民全体公民自觉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常设管理机构,召集公民大会并提出议题;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抽签决定人选
十将军委员会执行机构,统帅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每部落1名将军各部落首先差额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民众法庭司法、监察机构,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普通公民从公民中抽签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分别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雅典有什么不同之处(统治阶层的构成及产生办法、文明类型及产生条件等)和相同之处(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
(3)谈谈你对两种不同政体的认识。
2020-1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
A.元朝在对边疆管理上更趋一体化B.元朝疆域更加辽阔
C.元朝赋役负担远远重于唐朝D.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范围相似
9 . 下表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几组人名,据此推知古代中国人
姓名古籍姓名古籍
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
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
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宗法观念浓厚
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D.忠君意识强烈
10 .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这反映商朝末期
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状态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C.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