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社稷时,用十二章冕服(十=章:上衣下裳有+二种图案的冕服)。”唐高宗时,长孙无忌等集体上疏,指责现行冕制:“皇帝祭社稷时用三章秀冕,然而这都是四五品官的冕服等级。”这现象反映出
A.唐朝等级礼乐制遭破坏
B.周礼因社会转型而崩坏
C.唐代士大夫发起儒学复兴运动
D.唐代君主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官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元代开始,地方行政区划分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中央军事控制为主要目的
B.以削弱地方经济、文化为主要目的
C.以中央政治控制为主要目的
D.以促进民族融合为主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机构:各部门首长联合议事,资历浅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参与议事,诏敕的颁行必须有宰相的附署。据此推测,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书·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这一措施
A.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B.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C.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2017-11-12更新 | 539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A.不符合周礼规定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挑战了宗法制度
8 .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B.门阀与皇权共治
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
D.初创大一统帝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2017-09-09更新 | 42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够直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当时正处于周朝统治时期
B.此时期分封制的作用明显
C.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分封制具备制度性的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