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各级官学普遍衰落,开馆授徒的私学也十分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士族的各种家学却全面繁盛,由此造成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远远少于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这说明当时
A.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
B.选官强调门第与教育发展相适应
C.儒学的发展受到挑战
D.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被关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下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
C.君权逐渐加强
D.相权逐渐加强
3 .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走向民主
C.违背了历史潮流
D.加强了地方监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皇帝独尊
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皇权至高无上
2019-08-21更新 | 297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5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8次组卷 | 6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赛文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6 . 兵马俑体现了秦朝的尚武精神,此时掌管军事的最高职位是
A.典客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7 . 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B.郡国并行弊端初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2019-06-21更新 | 6115次组卷 | 7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进使
A.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
C.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D.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2019-04-29更新 | 4459次组卷 | 11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