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表明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崩溃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2022-03-03更新 | 134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的实行B.南北分卷制度C.科举制的完善D.重文轻武的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宗法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2022-02-26更新 | 744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文)
4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公在摄政期间,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在周公的推动下,西周时期(  )
A.政治文化认同加强B.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宗法制度走向完备D.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世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7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17更新 | 1204次组卷 | 236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2011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民情、水旱等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增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C.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D.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022-01-05更新 | 8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 广州五中 珠海二中 佛山三中)四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     
A.内外服制B.军功爵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
10 . 作为副承相,秦代御史大夫的职责是“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承相通理天下”。朝廷每议大政,须有承相、御史大夫共同参与,大凡立君、立嗣、宗庙典礼、朝议诸事务,御史大夫都有商议和参与决策权。据此可推知,秦代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机构效率低下
C.官僚政治确立D.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2021-12-17更新 | 42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