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 . 汉武帝时期,正值多事之秋。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分别为武帝朝的第三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九位丞相,但是都谨小慎微,无任何建树。这反映当时(     
A.中央与地方矛盾凸显B.选官制度的弊端
C.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D.君主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家天下色彩浓厚的金元政治模式,辅以宋朝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忠君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历史。这指的是(     
A.因俗而治的治边策略B.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
C.专制皇权的显著强化D.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
4 . 明朝建立后,为尽快稳定东北边疆,曾广设羁縻卫所,以推行对外夷而言颇具诱惑力的羁縻政策,只要对明称臣并“以时朝贡”,便可高度自治。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实现了对边疆直接管辖
2023-02-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出西藏之后,康熙皇帝对西藏地方政府“噶厦”进行改组,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并继续尊崇黄教。这些做法(     
A.首次实现对西藏的有效管辖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C.加剧了西藏地区的宗教矛盾D.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睡虎地秦简《语书》中论及“良吏”的判定标准:其一,明法律令;其二,人臣之忠。这种判定标准最能说明秦朝(     
A.治理国家遵循以法治国B.以品行作为选官标准
C.官员评价服务专制统治D.重视官员的法律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公元前276年,楚国“复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拒秦”;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提出“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据此可知,郡的设立(     
A.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成为各诸侯国的普遍共识
C.推动贵族政治的彻底崩溃D.为了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8 . 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     
A.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B.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C.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D.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9 .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
10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1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