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光武帝任命一些宦官担任中常侍、黄门侍郎等官职,传达皇帝的诏旨,批阅尚书进呈的公文。汉和帝为感谢宦官郑众帮助他剪除外戚窦氏势力而封他为侯,让他参与朝政。由此可见,汉代出现宦官专政的深层原因在于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
C.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D.避免外戚垄断尚书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先秦仅有啬夫等有监察效用的官职,没有专职监察机构,但帝王常常巡狩各地。汉代沿用秦朝的御史垂直监察系统,设刺史代天子巡狩,还颁行《六条问事》监察高官豪右。唐代在御史台外再设谏官体系,颁行的《监察六法》规定监察官可对所有官员进行调查审计。宋承唐制,增设路州设通判等职,但监察官们主要依照皇帝零散的诏、敕、令调查审计。明清亦承唐制,且设六科给事中分察六部,增行《钦定台规》等监察法规。1927年,国民政府据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出台《监察院组织法》成立监察院,并赋其对其他国家机关调查审计权,但因三权分立在中国没有文化根基,加之国民党独裁,致使监察旁落几近无效。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

材料二   古雅典公民大会常用“贝壳弹劾”对僭主、行政官投票惩戒或放逐,古罗马继承古希腊监察制度外,选任2名监察官分制执政官的行政权,并监督执政官和元老院。近代,欧美议会依据其所制定的法案监督政府财政,质询政府行政行为,弹劾包括司法官员在内的一切官员。从1809年开始,瑞典等欧美各国议会陆续专设若干名行政监察专员监督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利落实情况。将除涉密事项外,各国年度监察报告一概向民众公开。

——摘编自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并简析二者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0-03-2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简述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结合秦朝的统一说明清朝疆域奠定的意义。
4 . 香港暴动让人心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人民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的原因及影响。
5 .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019-12-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其特点和成效。
2020-02-20更新 | 16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希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印象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印象商朝》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汤誓》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诗经·商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三   《印象西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一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后他们的后代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现在四海之内,仰仗陛下的神灵而获得统一,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对各位皇子及有功之臣,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赏赐之,这样即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控制。使天下人对朝廷不坏异心,才是安定国家的方略。


请回答:
(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何种制度?在此种制度之下诸侯有何义务?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019-10-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历史学家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碎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钱穆所说的宋代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