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汉书·师丹传》记载,西汉末年,师丹出任大司空(御史大夫)后曾跟随丞相孔光等人上书“限田”,得到皇帝同意。然而“限田令”刚刚颁布,皇帝赐给一位宠臣的土地就将近法定限额的七十倍。这一事例反映出
A.皇权的非理性特征凸显B.群臣集议具有法律效力
C.私田逐渐得到官方承认D.丞相权力已被中朝分割
2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分工明确利于决策严密B.门下省的权力高于另外两省
C.门下中书之间是上下级关系D.部门互相掣肘导致王朝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人的祖神与天神没有血缘关系,人的祈求只能通过祖灵向上帝转达,而周人则把祖先崇拜与天帝崇拜相结合,周人可以直接祭天,把周王说成天之元子,即天子,并形成了一套既嫡且长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祖先崇拜有所削弱B.宗教思想决定权力运转
C.政治的伦理性增强D.君权神授观念开始形成
4 .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武士群体(他们因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而成为各诸侯王的座上宾,但往往以武犯禁遭到统治者的打压,汉武帝时就重用酷吏打击游侠势力。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B.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分化各诸侯国的力量
2021-10-12更新 | 44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中书门下”不仅继续拥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还拥有了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这表明唐代(     
A.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B.决策权与行政权趋于分离
C.中枢机构运作方式异化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宪宗时,大太监汪直提督西厂(直属皇帝的特务监察机构)后,内阁的三位首辅、六部的尚书们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以至于被人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材料现象
A.表明中枢管理日益混乱B.说明内阁六部拘泥守旧
C.反映了内阁的有职无权D.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实行“朝聘制度”。“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1-10-07更新 | 854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综合卷(一)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发生了变化,平行的三卿变成了单个的主导官员,称为“执政”,齐国为相,晋国为元帅,楚国为令尹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的彻底解体B.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化
C.士阶层崛起和权力下移D.世卿世禄官制的颠覆
2021-09-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除了有正常的行政组织和相应的职能分工外,另有差遣制度,本司的长官未受差遣就不能管本司的事务,官职是用来领取俸禄和显示地位的名号,不一定享有实权,只有差遣才是行使职权的名分。这一举措
A.提高了行政效率B.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打击了保守势力D.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期大力推行“恩荫”之制,所有高级官员都可以荫若干人做官或进官,而不拘子弟乃至亲戚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恩荫”之制
A.是宋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B.是产生“冗官”的重要原因
C.扩大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科举制难以发挥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