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并规定以都辖县。这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且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历代帝王将秦始皇作为了榜样B.秦代有效控制地方方式为后世沿用
C.郡县制的确立改变了历史进程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的矛盾尖锐
2 . 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丞相负责几乎所有国家事务,主要是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太尉是皇帝的军事顾问和参谋:御史大夫主管对官吏的监察,是中央和地方监察系统的领袖。这一做法
A.说明秦始皇注重对权力的制衡B.有效地遏制了专制现象的出现
C.利于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D.削弱了君主对军政大权的操控
3 . 西周时期,国家的隆重祭奠,军事上的“帅师者受命”“治兵”“授兵”“献捷”,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盟会,册命的典礼,每月的告朔听政等,都是在宗庙里举行。这说明西周
A.对外战争较为频繁B.宗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重要
C.礼乐制度严密规范D.借助宗庙加强宗族内部团结稳定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太宗命令编纂反映家世门第顺序的谱系《贞观氏族志》。结果,山东贵族博陵崔氏排第一位,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几个家族位列第二;而唐室李氏(陇西李氏)只排第三位。这说明当时
A.旧贵族力量大大增强威胁皇权B.皇帝的门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C.门阀政治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D.皇帝的绝对权威尚未完全确立
2021-04-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Ⅲ卷)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临时派某官前往办理某事,事解辄罢,叫使职差遣。唐代安史之乱后,各种使职差遣得到迅速发展,且逐渐由临时性质向固定化转变,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形成了“为使则重,为官则轻”的局面。这表明唐代
A.三省六部制渐趋解体B.地方节度使控制了中央
C.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D.新的权力体系逐渐产生
2021-04-19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科举制下,士族不再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地位,即使他们通过科举身居高位,在短时期内几代显贵,最终也难以避免宦海浮沉的不幸遭遇,不能再倚仗特权地位“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这说明科举制
A.排斥了士族进入仕途B.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C.剥夺了士族仕途特权D.导致官员冗滥局面出现
2021-04-19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射礼,源于射获鸟禽。周天子经常举行射礼,射礼用靶的靶心由最初的小鸟图案逐渐演变成“不朝”诸侯的画像。周天子此举旨在
A.维系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有效提升军队战斗力
C.威慑诸侯以维护等级秩序D.确保礼乐制度的传承
2021-04-19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主要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大多数省革命后以完全自治的姿态出现,它们无意放弃其自然增长了的特权,包括指挥省的军队、截留税收、挑选地方的和省的官吏。与此同时,省级以下的地方议会的影响カ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在地方主义者心目中,统一和自治这两项要求可以熔合在联邦制的结构中。早期的民国,首先是实际上的各省联盟。可是,外国对中国主权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这种松散的安排受到严峻的考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材料三 一般说来,各州政府在本州境内是自主的。但是,它可能滥用这种独立,并因措施莽撞而危害全联邦的安全。在发生这种罕见的情况时,事先就有明文规定,准许联邦政府干预州的内部事务。因此,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托尔维克《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①②代表的地方行政制度及二者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政治形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产生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决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021-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