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继汉武帝削藩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再次恢复古代分封制,大封司马宗室二十七人为王,然而到晋武帝的儿子惠帝统治的晚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统一局面再次崩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晋武帝恢复分封制目的是为了保持司马氏一统天下
B.汉晋的分封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西周的分封
C.分封制在古代中国反复上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D.历史证明分封制始终不利于维护统治
2022-03-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国语·楚语》中记载:“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一内容体现了
A.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B.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存百姓的民本思想的体现D.分封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
3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 . 西周时期,“孝”走出了家族伦理的范围,由子女对父母的义务,扩大为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又延伸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成为分封制度的基础B.伦理和政治实现了结合
C.家国一体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D.中央集权体制雏形初现
5 . 周公称赞文王“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同时,西周在官职设置、官员选任、政绩考核和狱讼处理上,均“仪刑(效法)文王”。西周统治集团此举意在
A.反思殷商败亡的教训B.宣扬以德治国理念
C.表彰文王治国的功绩D.完善国家管理制度
2022-02-14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目的意图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同门阀政治的兴起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这一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创立,经过两晋南北朝,一直实行到隋文帝时才彻底被废除。根据这一制度,朝廷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得干预政务,只是专门负责品评人才。中正评价人才的标准,分为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末选官制度造成的尾大不掉弊端。现任官员也要受中正制约,每三年按照籍贯由中正“清定”(清理考核)一次,官员的考核升迁往往要受这种“清定”的左右。


(1)根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2021-11-0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奏本制度,规定只准用题本和密折。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又废除题本,统一使用奏折,规定:“内外各衙门一切题本,本属繁复……均著改题为奏。”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A.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B.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C.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整理的信息。据此判断
朝代官职地位
西汉尚书令内朝官员,位低而权重
东汉尚书令朝会时与丞相并列而坐的“三独坐”之一
尚书令尚书长官,宰相之一
尚书令只是授予臣属的虚衔,无实际职权

A.尚书令位高而权重B.宰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趋势
C.中书机构不断精简D.最高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9 .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武士群体(他们因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而成为各诸侯王的座上宾,但往往以武犯禁遭到统治者的打压,汉武帝时就重用酷吏打击游侠势力。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B.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分化各诸侯国的力量
2021-10-12更新 | 44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10 . 廷寄是清代军机处特有的下行公文。廷寄以“军机大臣字寄某人”或“军机大臣传谕某人”为开首,接着以“某年某月某日奉上谕”的形式说明承旨时间,然后叙述上面的内容,最后以“遵旨寄信前来”为结尾。由此可知,廷寄制度的创立
A.重在提升治理国家的能力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旨在简化处理军务的流程D.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