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出现这种考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不公平B.南方经济优势明显
C.门第观念的淡化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     
唐代宋代
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
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
A.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D.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
3 . 顺治元年六月,为解决京城内鳏寡孤独的生计问题,多尔衮指令礼部将这些丧失生计及街上的乞丐“一一察出,给与钱粮恩养”,并废除明朝苛政,给予汉人谋生出路。顺治二年,又下令宣称“满汉官民,俱为一家”,继承皇太极所制定的满汉诉讼“毋致异同”的政策。这些措施(     
A.确保了民族交往日益密切B.推动了社会救济体系的完善
C.有助于化解国内阶级矛盾D.有利于推进满汉交融的进程
4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5 . 如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解额录取比例资料来源
资刑庆元初500032156∶l《鹤山文集》
福州开禧年间1800054333∶1《漫塘集》
温州开禧年间800017470:1《万历湿州府志》
严州景定间700018388:l《景定严州续志》
A.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B.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
C.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9 .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阐述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具体内容:“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顾炎武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     
A.恢复分封制度B.提高地方权力C.精简地方机构D.完善选官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书·窦田灌韩传·田蚧传》云:“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日:‘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这说明当时(     
A.君相之间的权力分配存在冲突B.中朝与外朝的矛盾尖锐
C.丞相在选官除吏方面权力式微D.丞相不能参与政务决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