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常首先确立了内史(中书)省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街,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即“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省制形成的历程及体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中书省相比,元代中书省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的演变反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8-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2022-08-12更新 | 91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清朝前期仓储建设成果的整理。

类型概况
京仓通州仓主要储藏漕粮(清中央向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八省征收漕粮)。漕
粮是宫廷及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京师八旗兵丁的主要粮源
水次仓设在运河沿岸,负责漕运所需的粮食储备
旗仓主要保证驻扎东北的旗人及驻军的粮食需求
营仓主要解决士兵粮食问题,建于军营
常平仓春夏出粜,秋冬余还,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设于各直省府、厅、州、县
义仓作为民仓,设于市镇
社仓同属民办,设在乡村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则历史现象,对其展开历史解释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8-10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2022-08-03更新 | 4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高宗以后,最高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墨敕”“内降”等方式,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又设置大量“不缘曹司,恃奉制敕”、可直接“入奏天阙”的使职。这些做法意在(     
A.提高中枢效率B.牵制三省长官
C.加强君主权威D.架空宰相权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除了诸王府保留记室(即“秘书”)的编制以外,其余机关类似秘书的部门,基本取消。而且王府记室一般不能自行招聘,改由中央指派任命。即使是节度、观察一级的机构,另设“堂书记”职称,专门负责表奏书檄一类文辞的撰拟,也由中央统一任命。安史之乱后,藩镇权重,秘书聘用的权限逐渐下移。但主官与秘书相互勾结的现象基本被杜绝,现在我们见到的名臣奏议等,基本上都是各级官员自己的手笔。

——摘编自杨剑字《中国秘书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各级地方政府主官的责任比唐宋时大得多,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经济财税都要一起抓,甚至兼领军务,事实上,存在添置秘书相帮办理各种文书乃至机要事务的需求,于是自己出资聘请私人秘书,佐理公务,办理私人事务,撰拟书信,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清承明制的同时,各级官员自聘私人秘书的惯倒也被沿袭下来。但是往往出现“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就曾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然而,新型秘书制度的确立,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摘编自杨树森(新编中国秘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对秘书职务管理的做法.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秘书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2-07-23更新 | 55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这些情况(     
A.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B.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
C.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D.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记载,明代15朝内阁阁臣平均人数最多时7.67人,最少时3.73人。明中叶以后内阁出现了首辅,首辅之争导致内阁相互倾轧严重,必须仰仗皇帝和司礼监太监的支持才能获得实际权力。这说明明朝(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B.六部权力不亚于内阁
C.内阁权势的伸缩性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