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2 . 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 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据此分析,“贡回市茶”有利于(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3 . 《尚书·牧誓》记载武王灭商“时甲子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197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黄昏)夙有商(灭了商)”两则材料可以印证(     

A.周文王实现灭商的政治设想B.武王一天之内打败商王军队
C.商纣王因其暴行而遭到失败D.武王灭商之战发生在甲子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代实行国人参政制,运用舆论褒贬当局、参与朝会、举行起义和暴动是国人对朝政施加影响的常见方式。国人集会对所议政事不但有发言权,而且有表决权。当政局动乱之际,国人在推举摄政的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材料反映出周代(     
A.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激化B.政体中具有原始民主成分
C.贵族权力受到了较大限制D.原始民主植根于悠久历史
2023-02-0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同学为研究宋代科举制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时间科举出身人数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比
公元1100356000.036%
公元1200645000.101%

——摘编自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

材料二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是时天下学者,杨(忆)、刘(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愈)文者。

——摘编自【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价值。
(2)简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183
东晋130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强出仕途径拓宽
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2023-01-18更新 | 936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时期始设巡台御史,每年委派满、汉御史各一人巡视台湾,“厘核案牍,查盘仓库,阅视军伍,周巡南北疆图”。巡台御史最初由各道监察御史充任,雍正五年改由皇帝亲选钦命,雍正帝有时还亲自为巡台御史选定启程吉日(     
A.进一步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提高
C.开始推进内地与边疆一体化D.对西方殖民势力保持警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唐初的不同时期的地方政区规划。武德年间,地方行政规划以军事为首要目的,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即南北长度大于东西宽度;而贞观年间的地方行政规划,多以东西向为主,强调“关河近便”。这一调整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国家统一进程逐渐完成
C.防御外族入侵的需要D.对山川地理形势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