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 . 西周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周室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分封的异姓贵族。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西周实行这一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B.维护诸侯的独立地位
C.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D.确立严格的等级秩序
3 . 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帝国分别是(       
A.夏朝和埃及新王国B.秦朝和波斯帝国
C.汉朝和罗马帝国D.唐朝和大食帝国
2022-08-16更新 | 179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下·山东淄博·期末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416次组卷 | 10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时期,虞国和芮国因为边界纠纷而派使臣请周文王仲裁。等使臣到了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说完匆忙回国并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当时作者这样描述旨在
A.褒扬周文王的德行B.揭示儒家的政治理想
C.警示后世的统治者D.美化先秦的治国模式
2022-03-05更新 | 8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544次组卷 | 10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圣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3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文献记载来看,秦朝军功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军功的强调与奖赏,也在于其作为区分华夏与非华夏族群政治层级衡量“一般等价物”的标示。实际上,这就涉及了秦在非华夏地区的政治统治。从历史深远影响的角度看,秦朝的这种做法体现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倾向
B.中央集权制度对民族融合的推动
C.贵族等级特权被政府废除
D.军功爵提高了秦国士兵的战斗力
10 .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2019-01-30更新 | 2274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