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被封为诸侯,称别子。诸侯的职位由其嫡长子、嫡长孙继承,诸侯别子被封为卿大夫。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始于西周B.王位继承打破了世袭制
C.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D.保证了政权的持久稳定
4 .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记载中的措施(     
A.改变了人才选拔方式B.强化了中央的权威
C.增强了诸侯王的势力D.提高了丞相的权力
5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
A.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B.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
C.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2021-05-28更新 | 280次组卷 | 4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时人评价秦始皇:“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办事......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决定。”材料反映了(     
A.帝王个人才能决定历史发展走向B.秦朝缺乏系统而完备的官僚体系
C.皇帝权力至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D.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导致秦朝灭亡
7 . 《朱子语类》有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在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C.运行机制的繁琐性,皇帝裁决的独立性D.通过行政运作程序体现了制衡原则
8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楚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楚国国君C.卿大夫D.士
2020-10-21更新 | 241次组卷 | 6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所唐长安城自北向南形成六条高坡,宇文恺依据《周易》象数理论,以此六坡比符(即对应)乾卦六爻,进行都城总体布局设计。据此可知宇文恺的设计体现了(     
A.传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君权神授观念不断强化
C.地形与传统文化的融合D.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10 .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