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6 道试题
1 .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
A.仍设置“三公”官职,且无所不统
B.“三公”与“三省”职责权力相同
C.“三公”职权变化反映皇权的加强
D.级别越高的职官,往往越没有实权
2 .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认为立崩立长的说法,并非确论,储君不可不立,又不可将所定立的储君显露出来,这样才是“良法美意”,乾隆皇帝秘密立储的目的是
A.摆脱宗法观念影响B.开创新的继承规则
C.提防臣下结党营私D.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3 . 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下列不属于行省辖地的是
①河北   ②山东   ③西藏   ④湖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粤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了
A.岭南地区纳入刺史监察的范围B.大一统国家凝聚力显现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彻底巩固D.推恩令政策的作用明显
5 . 西周王朝统治稳定后,周公决定在地处中原中心地带的洛邑建立新的都城。都城开建后,据说周公看到天下的诸侯纷纷响应王朝的号召前来参加筑城,非常高兴,说:“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由此可见,周公决定修建洛邑的重要目的是
A.加强对中原地区有效控制B.检验周王在诸侯中的权威
C.对殷商顽民进行严密监视D.建立周王朝新的政治秩序
6 . 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
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
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
宣德年间 (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
嘉靖年间 (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
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
2020-02-20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培优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7 . 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下列关于周朝“崭新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周公长子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所有封国中居于最东
B.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方的诸侯
C.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D.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2020-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 46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           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A.宗法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张光直在《青铜时代》一文中指出,商周的早期青铜器上,神奇的动物具有支配性的神力,人的地位是被动与隶属性的;而周代后期的青铜器上,人从动物的神话力量之下解脱出来,常常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这一变化体现了,周代后期
A.宗教信仰产生B.人文意识增强
C.青铜技艺提高D.神权色彩浓厚
2022-01-14更新 | 6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