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语中,“国家”与“公民身份”、“公民团体”、“宪政”等概念存在着必然联系。“国家”与“公民”是同义语,其含义可引申为:城邦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国土范围内是一个权力主体;权力主体的本质便是主权,主要体现为凡城邦公民都是主权所有者,即主权在民。国家、城邦、公民在雅典呈现为一体化。

——摘编自张庆服《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材料二   汉语“国家”是组合词,“国”被理解为家族的集合体,“家”是国内基本单位。古代的“国”,不外乎是“家”的放大,家国同构。国家体现着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浑合,其本义为“天下一家”,“家天下”,国之本在王家。家,即家族,是宗法血缘关系的载体。在古人观念中,不论是国家动乱,还是国土缩减、只要君王之家、农之家存在,国家就会永存。国家不含主权、疆域的观念,表现为普世性。

——摘编自张庆服《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材料三   西周之子弟被分封于各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周族的迁徙和流动。西周自身人口有限,他们分处各方时,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还常把部分被征服者从他处迁置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周王室和各国公室也不可能仍是单纯负责处理本族事务的氏族机关,而应是带有公共性质的国家政权。

——摘编自赵世超《西周政治关系、地缘关系与血缘关系并存现象剖析》


(1)材料一中“国家、城邦、公民在雅典呈现为一体化”,表明公民拥有什么样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国家形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周分封制建立的意义。
2022-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论立法权》一文中梁启超把欧美政法体制优越的源流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泰西政治之优于中国者不一端,而求其本原,则立法部早发达,实为最著要矣。泰西自上古希腊,即有所谓长者议会,由君主召集贵族,制定法律,颁之于民;又有所谓国民议会,凡君主贵族所定法律,必报告于此会,使民各出其意以可否之,然后施行。”

——摘编自陈德正《梁启超对希腊罗马史的引介和传播》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摘编自《古代罗马史》

材料三 马克思在回答当时“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的问题时,特别强调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摘编自马小林《关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理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论立法权》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实质,怎样理解“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主张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19-01-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1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民主”的含义在古希腊就是人人统治,从而人人不得受到任何人的统治,所以他的基本取向是“自由”或不受干预的自由。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否则就会群起攻击领导人为“寡头分子”,要求惩办他们。民主与法治处于尖锐的冲突中。一般现代人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法治和民主是一回事。在古希赌,“人民”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体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享有自由。近代的民主国家,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商品经济日盛,古代城邦的简单直接民主制的外壳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也不适用于民主国家,这是由直接民主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的。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制相比,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是明显的。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争取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最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跟着西方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大胆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才可能其正成功。

——摘编自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与雅典民主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在当时男耕女织时社会形态下,妇女也是劳动力之一,当女子出嫁到男家后,女家即缺少了一个劳动力,为弥补女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男家就用彩礼来做补偿;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做出的选择。然而,这毕竟助长了奢侈淫逸之风。彩礼渐渐成为官位尊卑、门第高低的标识。即便门第不高,也以彩礼显富贵,以提高自家权位。社会上为准备婚礼财货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对此,齐高帝代宋后,多次下诏禁止奢侈风气,禁止奢华婚礼成为一项法令。虽然规定婚礼要贯彻节俭,但奢华之风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彩礼也为买卖婚姻提供了合法的获取钱财的方式,从而助长了买卖婚姻。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材料二: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在古罗马社会嫁妆是女方家族对负担婚姻重荷的男方家族的一种补偿,是对女儿脱离父系家族从而失去其财产继承的一种补偿。罗马妇女作为女儿需要保护,生育子女需要保护,承担养育子女需要保护。给予妇女财产并不是让其与男性一样拥有财产,参与社会事务,而是社会需要妇女,社会发展需要妇女,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不断改变着传统观念。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材料三: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做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事实上,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攀比之风盛行,结婚彩礼逐步蜕变成了一种契约式的婚姻筹码。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婚姻中彩礼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对当今农村天价彩礼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