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沉沦走向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昨天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一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一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大小战斗共达12.5万余次。最多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担负着对华日军一大部分兵力的抗击作战任务。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政治原则实行民主选举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2022-04-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

人物著作部分观点摘录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处等级,冲破网罗”……
严复《天演论》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的“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

(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代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依据战国时代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3)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
(4)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材料三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的社论,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在我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口号”与“报道”体现出的精神及其反映的运动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两次举行“纪念活动”的目的。
2020-05-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应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指古代希腊创造了怎样的文明成果?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
(3)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4)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是什么?列举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 . 追求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目标,走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必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发展完善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
8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学家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1)如果以1919年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性质有何差别?如果以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差别?
(2)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请你试着为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做个历史分期,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9-01-30更新 | 9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 近 110 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2)概括材料二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2016-03-1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5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镯(免)除工商业各项限制;鼓励华侨投资.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陈旭麓主蝙《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分析该政府的建立及其施行的措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这条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