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6-08更新 | 617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       
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
C.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D.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B.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D.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1840—1894年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D.1946—1949年
2019-06-10更新 | 4811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9年江苏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7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019-01-30更新 | 5959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Ⅰ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2019-01-30更新 | 4101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019-06-09更新 | 420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9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新时代”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

内涵

20世纪初

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

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

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

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

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代”内涵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06更新 | 85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