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材料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1-10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3 . 《红旗周报》

材料一

《红旗周报》是19313月到19343月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此报主编是张闻天,作者有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等人
该报刊登文章的篇目举例
《中央关于日本帝国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鄂豫皖边苏区劳苦群众的奋斗》
《关于全国灾荒与我们的策略的决议》
《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
《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草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通电》
《为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告民众书》
《苏联社会主义新城市的伟大建设》
《苏联工人阶级的创造及其生活》
《开展群众的斗争来回答白色恐怖》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红旗周报》刊登的文章指出:(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结晶,是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总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宇宙观。”(二)“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及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来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与统一。”(三)“中国的劳动民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来为着这个政权而斗争,完全推翻国民党的,以及非国民党的(例如溥仪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然后才能够解放全中国,才能解放自己。”(四)“全国的最高的党的刊物……以后党报必须成为扩大党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群众的组织者。”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红旗周报》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2021-04-20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