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
2020-04-09更新 | 63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2 . 如图为苏俄国家瓷器厂于1921年绘制的“俄国革命瓷盘”,用于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但是瓷盘背面同时绘有沙皇尼古拉二世标志与苏俄的镰刀锤子标志。因为保有尼古拉二世标志能让瓷盘在国外卖出更高价格,缓和外汇紧张的情势。由此可知,新生苏维埃政权(     

   

A.采取新经济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果B.在帝国历史与现实政治之间妥协
C.注重提高艺术品的意识形态价值D.经济实力增强但外汇储备量不足
2023-05-29更新 | 67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2—187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说明
A.十九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2021-07-30更新 | 250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虽没有使用“统一战线”或“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这样的概念,但统一战线的思想却贯穿全文、熠熠生辉。统一战线的实质是政治联盟,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的阶级,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组织的政治联盟。其构成包括基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而形成的目标导向,基于凝聚力量而形成的无产阶级内部及其同其他阶级的联盟,基于确保联盟行动方向与价值导向而形成的对联盟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共产党宣言》被誉为“红色中国第一书”,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思想源泉,是“我们组织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摘编自刘然《<共产党宣言>中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架构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法兰西内战》作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治理思想与之前的文献相比更加成熟。这种成熟体现在《内战》中,具体来说就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发展社会治理的前提、国家机器的破旧立新是发展社会治理的保障、服务人民群众是发展社会治理的目标。

——摘编自戴靓、薛天《马克思的社会治理思想研究―以<法兰西内战>为例》


(1)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宣言》从哪些角度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架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组织统一战线”的经验和教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内战》是哪一次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经验总结”?这次运动是如何进行“国家机器的破旧立新”和“服务人民群众”的?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无产阶级运动取得胜利的“法宝”有哪些?
2021-06-27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满怀激情地传达工人的呼声:“我卖给你的商品和别的商品不同,它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比它本身的价值大……你在劳动上赚的,正是我的劳动实体上损失的,使用我的劳动力和劫掠我的劳动力完全是两回事。”该理论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②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③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④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4-23更新 | 68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6 . 在1871年3月,张德彝与清政府出使团到达巴黎,张德彝目击了巴黎公社战士的惨烈巷战,在《三述奇》中记载:被俘的巴黎公社战士们“皆黑布包头,以枪鋳之”,“由楼下解判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官员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比中国封建制度更优越
B.该史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是未建立工农联盟
C.有助于中国人了解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真正地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7 . 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
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98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1917 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 10 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 2 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苏联历史教科书研究价值低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历史叙述决定客观历史事实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2019-11-02更新 | 3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