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

材料三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